太仓市局沙溪派出所聚力打造“知心相伴、向阳而生”品牌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太仓市局沙溪派出所始终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打造“知心相伴、向阳而生”未成年人服务品牌,从“预防、干预、净源”三大环节入手,打好法治宣传、责任督促和感化帮扶组合拳,形成公安吹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共同绘就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心圆”。
预防为先,构建全链条关心关爱机制。推动完善以镇关工委、职责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干预预防机制。一是强化基础摸排。充分发挥警网融合优势,联合教育、民政、司法、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对辖区未成年人进行全面排查,掌握失学辍学、多次旷课逃学、家庭教育缺位等未成年人数据底数,探索试行“一人一档一对策”的矫治措施。截至目前,已排摸入库未成年人34人。二是突出监测预警。结合110警情、社区走访、网格巡查、学校反馈等多种方式,综合了解掌握在库关爱未成年人新情况、新动向,深入分析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种突出因素,构建涉未事件“研判-流转-办结-跟踪-评价-归档”全过程监管模型,形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趋势预警报告,通报相关单位及时参与干预。累计归集相关部门涉未数据129条,形成5项帮教干预措施,推送工作建议函8份,为相关部门帮教干预、犯罪预防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三是完善共建机制。建立完善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广泛发动有关职能部门、离退休干部、学校、家长等力量,构建一个派出所、一个家庭、多种力量参加的“1+1+X”联合教育模式,针对性加强辖区关爱未成年人教育帮扶,精准落实关爱保护、帮扶矫正、动态跟踪、定期回访等工作,打破以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领域信息不通、权责不清、协作不畅、力量分散的被动局面。截至目前,共成立联合教育团队3个,开展帮教5次。
矫治为要,搭建全方位宣传教育阵地。靠前站位、细化举措,深化家教指导点、家长会客厅、谈心小屋建设,着力打造公安、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帮教关爱体系。一是建设家教指导点,构筑预防线。依托派出所涉警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点,对涉警未成年人及父母开展“五个一”法治宣教,即给父母发放一份法律告知单、和未成人一起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一次专题法律常识宣讲、对未成人进行一次心理辅导以及签订一份守法承诺书,进一步压实父母监护责任,助力修复家庭关系,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今年以来,累计向3名涉嫌盗窃、打架斗殴等未成年人父母发出法律告知单和守法承诺书。二是搭建家长会客厅,构筑警戒线。建立涉警涉案在校生信息统计表,及时通报所在学校,共同搭建家长会客厅,由法制副校长与班主任共同对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谈话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避免与社会闲散人员过密接触,减少不良影响。三是设置谈心小屋,构筑关爱线。借力各村(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依托辖区各类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家长学校等基地,设置谈心小屋21个,引入“启航”社会公益组织,定期对关爱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据未成年人现实表现情况,按照“十天、半月、月、季”的频率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直至转化销号。
治理为基,净化全社会协同育人环境。结合公安主责主业,积极净化社会治安氛围,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一是专项打击除毒瘤。坚持以打促防,紧盯未成年人盗窃、霸凌、性侵等重点问题,全面落实涉未警情、案件线索专题研判机制,持续加大对未成年人“作案团体”、幕后组织者等重点线索的深挖力度,确保涉校涉未案(事)件快侦快破、风险见底、隐患清零。通过案件串并、深挖彻查,成功打击一名屡次采取拉车门、撬路边店等手段实施盗窃的未成年人,形成有力震慑。二是全域整治清生态。加大对辖区KTV、棋牌室、网吧等易滋生黄赌丑恶现象的部位场所,尤其是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乱象的清理整顿力度,全面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截至目前,共对校园周边重点场所开展行政处罚6家次、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9名。加大公园广场、背街小巷、乡村河道等风险部位巡查力度,全面提升见警率、处置率、震慑力,实现未成年被侵害突发案件及溺水事件两个“零发生”。强化住宿动态清查,严格落实未成年入住“五必须”登记制度,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截至目前,共突击检查中小旅馆102家次,对2家不按规定接纳未成年人入住的旅店实施处罚。三是护校安园保平安。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对精神病人靠近、非法闯入、异常行为等自动感知预警,打造人技物防高度融合的安全防护体系,目前辖区11所学校全部完成“校园哨兵”建设。每日抽调派出所、交警队36名警力参与护学岗,通过“驻点站岗+定点巡逻”方式,守护校园安全,累计靠前查控校园周边闲散人员41名。以“少年警校”“法制副校长”为纽带,通过“专题讲座+模拟演练”,深入推进防性侵、防校园欺凌、防电诈、防溺水等系列主题普法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活动36场次,参与教师、学生近万人。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