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服务 > 专题服务 > 文化教育 > 太仓文化

文化图鉴:复刻老城厢的“独家记忆”

时间:2020-09-21 09:10来源:太仓市文体广旅局访问量:
【字体: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段“独家记忆”,它属于自己土生土长的一座城,每个人也都怀着一份“老城明天会更好”的殷切期望。2020年,太仓市城厢镇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筑城,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厢”文化系列品牌,承载着老城厢的乡愁,开启了一场“云端”文化之旅,在打造文化强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烟火气:有故事的“厢”味

千年技艺,匠心传承,融入生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上半年,城厢镇重磅推出《有故事的“厢”味》系列宣传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非遗在网上“活”了起来。

通过前期走访传承人,根据他们的讲述制作剧本,再确定所需镜头及口播内容后联系拍摄,最后进行后期制作,倪鸿顺肉松骨头制作技艺、太仓江海河三鲜烹饪技艺、风筝制作技艺、百草梨膏糖制作技艺、朱大全刀剪制作技艺、连厢、荡湖船等一件件城厢非遗瑰宝得以在镜头下熠熠生辉。

相较于传统的非遗推广,碎片化的视听内容能够让非遗文化从曲高和寡到活灵活现,在原有的人文情境中被真实记录与传播。

回忆杀:聆听悠悠“厢”音

城市在变,情怀不变,每一处生活地标的发展轨迹,都承载着一座城的文化记忆。4月起,《聆听悠悠“厢”音》栏目正式上线,引人入胜的深情朗诵,配以传神写意的原创速写,架起了一道道时光隧道,将城厢老地标背后的历史基因源头故事娓娓道来。

地处要道的卖秧桥横跨盐铁塘,守望着一代又一代城厢人的成长;穿过九曲桥,去兴业楼买上几只馒头,是老城厢对美味的同款记忆;诞生于70年代后期的太仓影剧院虽已淡出人们视线,但曾经的辉煌仍历历在目;都说光阴匆匆,最是无情,唯有校园留下了青涩的气息,市一中见证了多少青春里的喜怒哀乐…… 

岁月无痕,文字有声,这一幕幕温情的故事,打破空间阻隔,最终串联起一座城市蜕变进程中的光辉印记,唤起老城厢记忆深处的文化共鸣。

科普帖:还原历史“厢”貌

物就是历史在当代文化遗存,却鲜有人对它们停住目光,主动体味其中的沉淀。为提升公众对文物的关注度,《还原历史“厢”貌》系列应运而生。

推送内容包含了文物的旧颜新貌照片对比和文字记述,对镇域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皋桥和州桥,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泉水亭、孔庙及月亮河等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进行了严谨系统的阐述,对本体遗存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客观真实的呈现,并穿插有妙趣横生的坊间传说。

意在公众的心里埋下亲近文物、亲近历史的种子,透过文物来了解其承载的文明,感受古往今来的城厢文化脉搏,进而与生活的这座老城共生共情。

神还原:续写薪火“厢”传

假如历史会说话,你希望听到些什么?《续写薪火“厢”传》以生动活泼的漫画效果,加上俏皮可爱的解说,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城含古韵,民有古风”。自古以来,城厢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角角落落散发着人文的缕缕芳香。该动画系列根据文献记载、民间传说等内容,连载3城厢文化典故“痴”状元与“廉砖”、“西庐老人”的庄园、“塘市老街”的前世今生,跟随着城厢幼教中心教师志愿者的配音,一场场城厢寻根之旅就此开启。

因跳脱了固有的历史纪录片模式,其表现张力促使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更显鲜活,已悄然渗透到城厢成长肌理中的乡村文脉正在延续。

文艺范:与草根的“厢”识

文艺是解读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由记录短片和图文介绍构成的《与草根的》栏目尽显城厢文艺“民”星风采,展现精品文艺作品

城厢镇共60支业余文艺团队,近年来,8队伍脱颖而出,被评为太仓市三星级和四星级业余文艺团队。短片中,一群草根艺人的执着追求、民间社团的砥砺前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演艺身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用自信灿烂的笑容点亮舞台,秀出城厢文化底蕴。

    这些团队立足社区,土音表演,挖掘土调元素,凸显本土特色,表演内容与时俱进,已然成为推动城厢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太仓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