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聚力新发展 迈向高质量——2018年太仓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2019-01-28 10:15来源:统计局访问量:
【字体:

2018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太仓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发展方式与增长动力转变,以创新驱动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较好发挥了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工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稳中有进

2018年,太仓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83.38亿元,比上年增长6.9%,高于苏州市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48.00亿元,增长6.2%。整体上看,全市工业产销平衡。

2.主要行业稳中向好

2018年,本市33个工业行业中有22个行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比重为66.7%。全市产值超百亿行业有十个,分别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这十大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627.6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71.3%。除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受光伏产业影响增速有所下降外,其余九个行业均实现同比增长。主要工业行业生产形势良好,有力地推动了本市工业持续增长。

3.工业能耗平稳下降

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33.5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4.6%;万元产值能耗为0.2775吨标准煤,下降10.7%,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明显。

我市六大重点耗能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48.7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5.5%;万元产值能耗0.9455吨标准煤,下降10.5%,基本与规模工业能耗降速同步。

二、工业经济新动能作用显著

1.创新动力不断激发

我市9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372家填报了科技项目,占比为38.4%。全年科技项目数达到了1947个,项目经费38.47亿元,其中初步判定R&D经费36.38万元,比上年提高了19.6%。

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行业看,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这五个行业增长最快,分别达到了61.5%、50.1%、42.8%、42.2%和37.9%。

2.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303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088.4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7.7%,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74.1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增速比规模工业平均高2.3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5.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三、存在问题仍需重视

1.成本增加,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在年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的背景下,2018年以来江苏工业生产者价格呈现IPI(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大幅高于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的运行态势。全年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40元,比去年同期上升0.28元。

分行业看,有16个行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1元以上,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上升6.97元,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升3.81元,造纸和纸制品业上升2.51元。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150.26亿元,比上年下降3.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7%,下降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215家,亏损面22.2%,亏损额22.24亿元,比上年增长72.6%。

2.行业分化明显,发展不平衡性凸显

2018年,全市各工业行业之间生产和效益分化愈加明显。从生产看,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较高: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0.0%、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9.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1%等,而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产值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效益看,在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利润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39.6%、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4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6%、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2.7%,这五个行业对全市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290.7%;纺织服装服饰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多个行业利润下降明显。同时,也存在同一行业生产增长较快,但利润有所下降的现象,如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生产较快增长,但利润分别下降13.1%和7.7%。这种行业间和行业内的分化现象,与国内外经济形势、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均不无关系。

3.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新增动力不足

工业投资力度不够,企业有效投资不足,导致工业发展后劲不强。观察工业经济形势,当下看新建投产项目,未来看工业投资增幅。2018年,我市工业投资122.20亿元,比上年减少20.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1%,比重较上年下降29.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72.98亿元,下降24.2%。另一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上年的52.2%提高至今年的52.4%,反映工业企业受成本、政策以及产业特色等因素制约,主动增强投资的意愿整体不强。

四、对本市工业发展的建议

1.发展新技术,加快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

一是扎实推进工业强基工程。推动一批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工艺和关键材料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突破亟需解决的基础技术瓶颈,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重大科技专项。

二是注重应用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重点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精益管理等应用技术在制造业研发、生产等各环节中的应用,实现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

2.培育新企业,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

一是加快推进大中型企业转型创新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创新投入,创新经营模式,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孵育一批本土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提升本市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激发小微工业企业的活力。鼓励并推动民间资本回归工业、回归实业,进入更多的工业经济领域。加速企业成长壮大,选择一批本土中小微科技企业,综合运用多种扶持方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本土创新型企业。

3.建设新动能,积极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我市与嘉定区、昆山市正在携手打造的“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建议引导本土企业对接上海院校机构,引导企业共建产学研联盟,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探索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科创产业模式,推进本市各工业产业园与上海、昆山的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

二是加快高校成果产业化。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重点大学,已在我市落户并运行的长三角研究院将陆续有科研团队入驻。我市应着力搭建平台、助推研究院的成果转化,发展以航空零部件制造为代表的先导产业,打造太仓创新引领战略的新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太仓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