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 > 政府部门 > 太仓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市政府文件 > 政府办公室文件
014184576/2022-00198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政府办公室文件; 通知
太仓市人民政府
2022-11-11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太仓市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的通知
有效
太政办〔2022〕157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太仓市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的通知

时间:2022-11-14 10:05访问量:
【字体:

各镇人民政府,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高新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科教新城管委会,娄东街道、陆渡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健雄学院:

《太仓市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太仓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太仓市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

根据苏州市《关于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苏府〔2022〕63号)、《苏州市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苏府办〔2022〕159号)、《关于支持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苏府办〔2022〕16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制定《太仓市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苏州市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的部署,抓住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市域一体化战略机遇,围绕“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和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翼发展极的目标定位,以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级对德合作示范区等为抓手,全力做好“接轨上海、以港强市、对德合作”三篇文章,积极培育现代物贸、数字赋能、知识驱动、新型消费四大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全面实施载体推进、企业培育、人才集聚和营商环境四大新兴服务业发展工程,加快推动服务业数字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将太仓打造成全国县域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标杆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到2025年,基本形成四大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争取规上新兴服务业重点领域营收增速每年增长10%以上,营收规模实现倍增。

——企业主体持续增强。到2025年,新兴服务业龙头企业、专业力量、品牌机构加速集聚,培育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5家、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8家,累计认定苏州市级总部企业10家。

——产业集聚持续显现。到2025年,形成一批特色化的新兴服务业载体基地,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5家。

二、基本原则

强化数字赋能、创新裂变。依托网络强市建设,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跨界融合趋势,鼓励发展新产品、新消费、新业态,促进知识链、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和产业链相互耦合。

强化特色品牌、优势基础。全力凸显沿江临沪、港口枢纽、对德合作三大禀赋优势,强化物流枢纽、开放节点、科创研发和品质宜居四大特色功能,培育发展枢纽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文旅经济和幸福经济五大优势业态,构筑与沪苏共生共荣、具备本地优势的新兴服务业集群。

强化开放协同、改革突破。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苏州市域一体化,坚持实施“港产城一体化”战略,加快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积极融入服务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体系,全面构建“太仓服务+全球化市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三、重点领域

(一)现代物贸服务创新集群

1.巩固发展现代物流。港口物流。围绕“主攻近洋、拓展远洋、重抓沿海、深耕长江、联动内河”的发展方向,重点建设中近洋集装箱贸易港、江海联运核心港区,拓展直连直通的远洋航线,推动长江和内河流域集装箱货物向太仓港集并中转。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支撑、水路为纽带,实现“内河港口网络化、江海河联动一体化”,形成“公铁水齐头并进、江海河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发展格局。数字物流。围绕冷链物流、网络货运、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细分领域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做强一批具有供需对接、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功能的专业物流大数据中心,提升细分物流领域的数字化水平。推进物流业务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在车(船)货智能配载、多式联运、安全运输、信用监管、路径优化等方面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省重点物流企业达6家,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智慧物流园区、全自动化码头、口岸智能通关、数字仓库等智慧化改造升级标杆。冷链物流。依托太仓港进口水果等指定口岸资质,持续完善多温区保税冷库、冷藏船专用码头等专用设施,打造一批具有全国有影响力的分销分拨平台。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依托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电商直播+冷链配送”“中央厨房+冷链共配”等模式,提升冷链物流跨界融合与集成创新服务水平。到2025年,建设1~2家具备冷链全程温控、全链条管理的冷链物流示范项目。快递物流。推动交邮融合和共同配送,合作开发建设邮政快递分拣中心等基础设施。鼓励和引导快递企业加大设施投入和技术改造,推动“互联网+”向“智能+”升级。加快建设快递末端服务网络,合理配置末端智能快递柜、社区取货点等配送设施。(责任单位:港口委发展局、市发改委、市交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太仓海关、邮政公司、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2.谋划发展港航服务。聚焦船舶运输、船舶经纪、航运保险等重点领域,用更主动、更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国际国内航运相关机构、龙头企业、区域总部落户。招引海事物流中介培训机构和海员服务、船员管理等专业化人力资源企业落户,引导现有人力资源企业拓展海员劳务中介业务。鼓励发展海事法律服务,引进培育涉外法律人才和服务机构,支持相关律所设立专业海商海事法律服务队伍。(责任单位:港口委发展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港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集聚发展新型物贸。加快引进集采购、仓储、配送、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物流供应链企业,推进宝洁供应链创新中心、西域供应链华东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整车进口口岸资质,依托海通汽车滚装码头,大力发展整车物贸。建立期现联动、内外连接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打造长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规划建设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提升线下展示体验功能。持续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创新发展。鼓励现有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拓展跨境电商9710、9810、1210模式,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到2025年,规上物贸企业营收超2000亿元,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40%。(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数字赋能服务创新集群

4.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持续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促进平台、服务商、应用企业同步协调发展,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生态,实现工业互联网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太仓智造”新模式。加快融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综合性赋能平台、行业级应用平台、企业自建平台和专业领域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依托蜂巢智造云、新亚冷链云等特色行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提升产业关键支撑能力与综合集成水平,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到2025年,国家、省、市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企业(项目)每年新增15个,省星级上云企业每年新增100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5.大力发展软件数字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首版次软件研发,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发展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发展基于网络协同的办公软件等通用软件,研发面向金融、教育等领域的高质量行业应用软件。依托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云计算、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分析企业,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服务。以世纪互联太仓国际车联网大数据产业园等为基础,加快发展新一代超高性能云计算服务,搭建面向全国的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平台。推动工业大数据智能分析,为生产型企业提供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及大数据采集分析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动发展数字金融。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提升数字征信服务能力。探索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金融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太仓市产业引导基金引育作用,重点投向符合太仓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全力构建与产业政策导向相衔接的具有太仓特色的“1+N”引导基金体系。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新兴服务业的金融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兴服务业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到2025年,完成太仓农村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应用研发中心”设立。(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太仓支行、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知识驱动服务创新集群

7.着重发展科技服务。研发服务。高水平建设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江苏先进无机材料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积极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建设一批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整体性解决方案的研发型企业。技术服务。积极对接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进技术转移工作。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自主创新服务超市太仓分中心、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太仓服务驿站,进一步排摸技术需求,提高服务精准度。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服务。双创服务。依托太仓市双创综合服务平台科创融合中心,进一步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引导我市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提升创业孵化服务能力,建构完善的市场化孵化机制体系。持续完善科技贷款政策框架,进一步扩大政策性科技投资受惠面,强化对优秀人才、企业、创新载体的投资力度。支持区镇围绕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高起点新建市场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实施知识产权登峰行动计划,发挥中国(苏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太仓分中心等平台功能,引育一批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提供知识产权市场调查、许可转让、价值评估、投融资等专业服务。到2025年,力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营业务收入超2亿元,万企拥有知识产权企业数达1000家。(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8.培育发展专业服务。法律服务。鼓励国家级、省级优秀律师事务所分支机构落户太仓,着力培育知识产权、生物医药、航运服务等细分领域专业化品牌化律师事务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到2025年,力争律师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数量稳步增加,培育5~6家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律师事务所。会展服务。建设太仓会展中心,抢抓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契机,承接虹桥商务区溢出效应,积极参与协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承办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检验检测。以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积极申报省级质检中心、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组织检验检测机构与重点产业链领域企业对接,推动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由事后质量管理深入到生产制造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到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累计认定数63家,争创各类检验检测国家级、省级中心,争取新增1个国内外标准化技术组织落户太仓。认证服务。积极引入国际国内高端认证机构,加大高品质认证供给和国际质量服务力度。加大对新型认证、高端品质认证、重点服务认证项目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绿色产品、有机产品、金融服务、健康服务等自愿性认证,助力企业质量提升。人力资源服务。高标准建设太仓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常态长效优化企业用工服务,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鼓励发展猎头服务、人才测评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业态,推动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劳务派遣等业态提质增效。到2025年,力争创建苏州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家。教育培训服务。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出产教融合特色,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瞄准产业设专业、建设专业促产业。打响“双元制”本土化品牌,以健雄学院中德培训中心、西北工业大学中德学院为基础,规划建设“太仓市双元制教育产业园”,打造省级乃至全国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中德教育合作“太仓品牌”。提升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培训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到2025年,新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5个,新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5家,各类“双元制”培训规模达到每年2000人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健雄学院、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9.探索发展绿色低碳服务。积极发展环境咨询、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环境审计等新兴服务。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和高排放企业利用自身管理经验,整合设计咨询、安装运营以及售后服务等业务,逐步从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运营商发展。探索建立物流领域碳排放监测体系,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绿色物流企业转型,促进物流企业向低能耗、零排放升级。打造产业对接平台,推动成立环境第三方治理、再制造等产业联盟,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到2025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达13%,累计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0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新型消费服务创新集群

10.创新发展现代商业。体验消费。培育海运堤风情水街、罗腾堡德风情街、长江后浪街区、一品羊肉美食街、沙溪古镇、浏河古镇等特色商业街区矩阵,构建“市级—镇级—社区级”三级商业中心体系。支持演艺场所引进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国内外精品艺术项目。开通品牌首店服务“绿色通道”,助力品牌首店、旗舰店、功能首店等落地和推广。新型零售。鼓励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实现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推进无人便利店、专卖体验店等项目建设。鼓励零售企业、电商平台搭建智慧购物新生态,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推进“五五购物节”“夜经济”“双十二购物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深化品牌活动内涵。线上商贸。鼓励零售企业、电商平台搭建智慧购物新生态,推动全市重点商超、特色街区实现数字化升级,开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沉浸式体验消费,升级构建在线医疗、在线交通、智能家居等消费新场景。(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体广旅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品质发展文化消费。数字文化。鼓励对文化典籍、艺术品、文物、非遗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出版发行。提高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新交互体验应用,带动公共文化资源和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文旅数字化,促进主题体验游、生态乡村游、古镇休闲游等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达150家,数字文化产业营收增速达20%。数字电竞。依托腾讯天美赛事孵化基地、VSPN办赛基地等,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快优化电竞产业发展生态,放大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促进电竞产业提质发展。吸引更多的顶级联赛落户,鼓励各类杯赛、总决赛在太仓举办。到2025年,集聚3~5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电竞企业和战队。体育消费。系统优化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等健身场地设施布局,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健身需求。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业,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到2025年,打造1~2个体育旅游综合体、培育2~3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影视娱乐。在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领域加快建立以短视频内容生产为基础的MCN产业链。依托中科院太仓研究分所、奥视佳数字影视基地等影视产业载体,服务更多的电影电视剧特效、虚拟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挖掘古镇、古村、滨江、园林等文化资源禀赋,着力开发实景拍摄地,打造文旅网红打卡地。(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2.精品发展健康产业。旅游消费。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打造一站式线上旅游服务总入口。加快园林景点夜间旅游项目、沉浸式情景演艺项目等数字化旅游休闲体验新场景开发,打造一批城市微旅行深度体验线路。鼓励工业企业通过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深化乡村旅游、民宿民俗、农村电商、农业休闲等领域的农文旅融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一镇一品”工程,高品质打造乡村文化旅游IP。医美消费。加快建设瑞金医院太仓分院,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型、创新型、示范性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大力招引国际美妆总部、国际化医美中心落户太仓,积极推动医美保险、医美人员准入、医疗技术等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对医美服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探索打造产学研医融合创新的生态环境。康养消费。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积极开展“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发展医疗养老联合体,实现健康管理、疾病诊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的有机衔接。探索“康养+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构建预防、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相衔接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康养服务体系。新建“金仓湖康养中心”“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两家中高端康养项目,加快建设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向住宅小区拓展延伸。到2025年,养老机构总床位达5500张。(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文体广旅局、市卫健委、市招商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创新载体推进工程

13.提升发展集聚区质效。推进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以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导向,通过优化布局和功能整合,进一步增强集聚区的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园区、园区和园区之间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多领域合作,畅通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渠道,共同推动新兴服务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到2025年,形成一批特色化的新兴服务业载体基地,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5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加强楼宇建设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节楼宇供给,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优化楼宇结构、提升管理品质、打造特色楼宇。用好楼宇经济专项政策,根据楼宇运营主体和入驻企业综合贡献率进行奖励,调动楼宇企业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商务楼宇综合评价,强化硬件配套和管理水平考核,突出企业入驻率、产税率等指标考核,对星级楼宇优先支持,对低端楼宇提档升级。提升楼宇经济品质,重点引进总部企业和功能性机构、高端商务服务业机构以及高附加值研发设计企业,支持培育一批特色楼宇、专业楼宇、亿元楼宇,试点打造一批头部型、集约型、高密度的科技“硅楼”。(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创新发展融合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制造、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互通、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公共信息平台、太仓港智慧港口一期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建设。拓展完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特色功能。支持全面整合口岸单位数据,搭建太仓智慧口岸服务平台。(责任单位:港口委发展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港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创新企业培育工程

16.打造高能级总部企业。以太仓物流园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物贸产业创新集群,着力打造长三角物贸总部经济集聚高地。以高新区总部经济集聚区为载体,构建以高端新兴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总部经济集群。鼓励现有总部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并购重组、增资扩产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本地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以太仓为基地建立全球性总部。聚焦引育央企第二总部和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吸引消费电子、跨境电商平台等领域的区域总部、分销分拨中心落户太仓。依托对德合作基础,引导德国区域总部企业落户,鼓励在太德企将研发设计、采购营销、品牌结算等环节转移整合到太仓。到2025年,累计认定苏州市级总部企业10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做强领军型服务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信息链、服务链,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生态位”企业,培育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新兴服务业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企业加快向规模化、链条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两业融合”发展标杆,鼓励制造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鼓励服务业企业加强集成创新,提供从设计到运维示范引领的总承包服务和解决方案。到2025年,培育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5家、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8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培育中小微服务企业。研究制定对成长性强、具有发展潜力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的培育成长计划,积极引导和扶持服务业个体工商户转为中小微企业。联合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服务龙头,探索共建一批开放式、全要素、便利化的众创空间和云服务平台,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领域,培育孵化一批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中小微服务业企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19.多维度引育高端紧缺人才。实施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落实优秀人才贡献奖励、高端人才奖励计划等激励举措,集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用好两所高校优质科教资源,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办好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活动、“创赢太仓”“科创太仓”“青创太仓”等赛事品牌活动。做靓“才聚太仓更幸福”人才工作品牌,完善开放包容、鼓励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系统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最优环境。到2025年,力争市级以上双创人才总数超1500人。(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多层次培育新兴领域人才。全面壮大紧缺人才与技能人才队伍,支持有实力的骨干企业与高等学校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完善市场化人才认定机制,加快培养集聚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产业型人才队伍。围绕1万套人才公寓目标,用好“太易居”线上、线下管理服务平台,打响“人到太仓就有房”工作品牌。以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布局建设3~5个高品质人才社区。强化数字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西交利物浦等国际学校平台作用,打造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探索“职业培训包”教学,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高校办、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营商环境构筑工程

21.全面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太仓市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发展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提高新兴服务行业的精准化管理水平。健全服务业企业、项目、载体的常态化调研和走访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统计监测工作,完善新兴服务业统计方法和制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全面加强企业全周期服务。深化推进针对新兴服务业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有序推进市、区政务服务智慧化建设,加快建成标识鲜明、赋能高效的“数字太仓”。持续擦亮“5E•太舒心”营商服务品牌。优化“全链审批”“标准地+双信地”等服务模式,推行“智能审核”“智慧秒办”。加强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建立健全重点领域信用奖惩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23.全面做好政策支持。各部门要加快形成协调联动的强大工作合力,推动新兴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加大政府相关引导资金扶持,拓宽投融资渠道,保障各级财政资金到位。优先将新兴服务业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纳入苏州市重大项目储备库,积极给予全方位优惠政策。坚持精准招商,完善太仓投资开放热力图、服务业招商目录图谱,着力引进一批优质新兴服务业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招商局、各区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x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太仓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