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重点工作 > 政府工作报告

太仓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7-12-27 11:02来源:太仓市人民政府访问量: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2月25日在太仓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谢  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前五年简要回顾和2007年工作情况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在加快发展中抢抓机遇、争先跨越的五年,也是在科学发展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太仓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务实奋进,顺利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向后五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440亿元(预计数,下同),是200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6%,三次产业结构由7.9:55.8:36.3调整为3.8:60.3:35.9;财政总收入80亿元,是2002年的4.9倍,年均增长37.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86亿元,年均增长39.3%;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是2002年的3倍;服务业增加值158亿元,是2002年的2.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44.9亿元。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9位,成为江苏省6个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的县(市)之一。荣获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港口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太仓港已进入大开发阶段,港口码头、临江工业、现代物流、新港城建设明显加快。新增生产性泊位13个,国际国内航线45条。太仓港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今年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别突破100万标箱和3000万吨。太仓港经济开发区在首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评比中荣获综合实力奖。太仓港物流园区被确定为省重点物流基地。石化工业区被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城乡面貌巨大变化的五年。城市框架迅速拉开,“一市双城”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5.9平方公里扩展到32平方公里。城市形态进一步优化,新港城建设、老城区改造、新区拓展、南郊新城开发全面推进。城镇布局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更趋科学合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沿江高速、苏昆太高速、锡太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域交通体系。完成了长江引水工程,建成了蓄淡避咸水库,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市、镇(区)全覆盖。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通过了国家生态市的考核。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的五年。镇村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明显提高。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出台了农业种养专项补贴、农资和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推行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形成了以“五大合作”为基础的农民增收新机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各类农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跻身全省首批先进县(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三绿”工作跃上新台阶,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部建成省级以上优美乡镇。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五年。实施了市属工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减少审批事项92项。成为省首批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城市。新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近200家。五年来累计新增注册外资5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内资新增注册资本115.8亿元。民营经济倍增计划顺利完成,新增私营企业4900多家,个体工商户2.2万户,注册资本118亿元。新增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6只。被认定为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德资工业园、台资科技创新产业园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园区。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8%和10.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4平方米。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水平全省领先,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工作被定为全国试点。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教育,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创办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加入了世界健康城市联盟。举办了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和吴晓邦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江南丝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省率先达标。建成了中国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培训中心,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中国项目办事处入驻太仓。成为省“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市。实现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和省“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连续4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

各位代表,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工业经济保持了新的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增长22.2%;实现销售收入1068亿元,增长23.6%。规模企业不断壮大,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企业15家、20亿元企业6家、30亿元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15%。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国家重点新产品2只。科技创业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期工程竣工,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立了中化太仓——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氟化工联合实验室等一批科研机构。特灵空调设立了国内暖通空调领域首家国际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请专利超3000件。认定中国驰名商标3件,申报省著名和苏州市知名商标36件,新增国家免检产品2只、省级名牌产品8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投入2400余万元对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以奖代补”。通过了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验收。建立了省中德环保技术合作中心。成立了互助型合作担保组织,为全市4000多家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成功举办了金秋经贸月系列活动。荣获2007中国制造业十佳投资城市和亚洲制造业示范基地称号。

服务业实现了新的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2.4%;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增长51.8%。生产性物流业务总量达到43亿元。制定了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华东国际塑化城、隆兴物流等十大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江国际生活广场等十大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太仓国际物流城启动建设。首届旅游文化月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生态休闲、特色文化旅游成为新亮点。锦江国际大酒店建成投运,沃尔玛、尖沙咀百货等一批著名商贸企业签约入驻,引进了首家世界500强商业连锁项目史泰博佩佩办公用品公司。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17%。新增私家车6800辆,增长24%。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9亿元,贷款余额311亿元,分别增长13.6%和17.5%。江苏银行太仓支行成功落户。成立了保险行业协会。

太仓港开发取得了新的进展。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投入运行,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陆域堆场开工建设,阳鸿石化、万方件杂货等6个万吨级泊位建设进展顺利,武港码头开工建设。新增航线22条,其中外贸航线1条、内贸航线5条、洋山支线和长江内支线16条。开辟了至日本下关港的国际客运航线,开通了诚信集装箱船绿色通道和至洋山港集装箱运输快速直达通道,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66%和33%。太仓港保税物流中心监管功能日益完善。永得利物流、武钢物流等运行良好。

开发区建设有了新的推进。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形态功能进一步完善;新港城建设起步较快,五星级商务中心、国际商务大楼、港区行政服务中心等近10幢大楼开工建设,商务监管大楼即将竣工;中化134A、烟草薄片、广泽精细化工、五矿邯钢等14只项目竣工投产,玖龙四期、明达工业、BP润滑油、旭川树脂、北新建材等31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新区一期提档改造和二期开发建设全面推进,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2平方公里行政商务中心启动建设;舍弗勒二厂、威尔斯新材料、世泰科特种材料、贺利士电测骑士等42家企业竣工投产,特灵空调新厂、和承汽配、实用动力、长富不锈钢、海瑞恩机械等50只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德资工业园集聚效应凸现,企业总数突破100家。台资科技创新产业园、胶带科技产业园、化纤加弹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组建了市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做好了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清理工作。乡镇机关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制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实施细则》。新增私营企业1100家、个体工商户3800家,注册资本22亿元。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完成注册外资16亿美元,增长34%;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35.7%。制订出台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新增服务外包企业4家。兴办境外投资项目4只。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4亿美元,其中出口28.4亿美元,均增长20%。内资新增注册资本34亿元,增长18.5%。接轨上海工作得到拓展,规划、交通、科技、产业、区域合作等方面对接进一步深入,与嘉定区签订了“加强战略合作备忘录”,引进沪上资金23.8亿元。

新农村建设展现了新的面貌。高效农业规模化快速发展。建成了市镇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3个,4个苏州市级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和7个镇级农业示范区初具规模,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7万亩。农产品质量建设不断加强,新增“三品”认证9只,27只产品获省、苏州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37亿元,带动农户3.5万户。新增“三资”农业注册资本7.1亿元。土地复垦扎实开展,净增耕地1025亩。在全省首创“粮食银行”,并率先通过“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验收。全市80个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全面完成。首批15个试点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二批10个试点村全面启动,落实重点建设项目66个,完成总投资3.77亿元。富民强村工程扎实推进,村级物业项目开工面积达29万平方米,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平均超100万元,增长30%。新增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97个,发展农村经纪人450余人。

城乡建设实现了新的拓展。市域空间布局规划、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色彩设计和新区2平方公里行政商务中心规划等编制完成。郑和东路和上海路提档改造、人民北路贯通等工程竣工。204国道三期改建、沪浮璜公路大修基本完成,339省道复线东段和太沙公路加快建设。南郊新城区道路框架初步形成,东仓大桥和新浏河南岸风情水街启动建设。府南地块居住小区建设基本完成,南洋广场建设加快。港城之星建设快速推进,同觉寺公园竣工启用。长江饮水“村村通”工程提前一年完成,荡茜河枢纽工程进展顺利,高标准加固长江江堤1320米,建设标准化圩堤8公里,改造农桥142座,疏浚河道286.9公里,铺设城乡污水主管网27公里。500千伏太仓开关站和220千伏香塘变、110千伏王秀变扩建工程顺利投运。生态建设扎实开展,新增林地、绿地1.6万亩。城市公交扩容和交通畅通工程扎实推进,土地储备机制有效运行,城镇市容秩序长效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成立了太仓市留学人才协会,开通了“江苏沿江服务业人才网”。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合作建立了“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顺利通过省县(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维新遗址陈列馆和娄东画派纪念馆对外开放,王锡爵故居改造工程完工,滚灯和双凤山歌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了《欢乐中国行——魅力太仓》大型综艺晚会。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7%,省“户户通”有线电视县(市)创建通过验收,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顺利推进。深入开展了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市创建工作。第一人民医院易地新建工程加快推进,三院二期工程全面完工,港区、沙溪医疗急救分站投入运行。浏河、璜泾镇通过了国家卫生镇考核。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6%。全国女排锦标赛、海峡两岸桥牌邀请赛等重大赛事成功举办,被命名为省首批体育强县(市)。组建了集计生、卫生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家庭保健服务中心,“生殖健康百村行”活动深入推进,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联合执法长效机制。镇、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安置就业2.8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其中被征地农民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建立发放“劳动保障卡”43万张。各类社会保险扩覆24.6万人次。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发放额增幅超过20%。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安居工程,建立了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320元和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0元,均增长12%左右。农村学校现代化建设等八项政府实事工程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新的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依法治市工作不断深入,“五五”普法全面实施,“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建设取得实效。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顺利开展,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镇(区)消防体系日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有序进行,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信访秩序明显好转,越级上访量苏州最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新一轮“平安太仓”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更趋稳定和谐。

此外,审计、统计、物价、外事、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联、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兵役、双拥、人防、气象、邮政、电信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太仓市委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太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国家和省驻太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太仓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矛盾和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制约和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很好解决,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不多;节能减排任务较重,环境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还需不断完善;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还不够,对政策变化的研究和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设想和2008年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新一届政府将在中共太仓市委的领导下,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紧贴太仓发展实际,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对于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均衡发展、生态发展、人本发展,充分发挥港口和沿江、沿沪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强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接轨上海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推动太仓在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议在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实施经济发展倍增计划,即主要经济指标在2007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把太仓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创业首选与宜居的城市。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比大于8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30%。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太仓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市化率达到6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5%。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文化艺术中心、图博中心、传媒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建成启用。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法治太仓”、“平安太仓”建设深入推进,人居创业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更趋文明和谐。

根据上述要求和目标,新一届政府将在任期的五年里,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今后一个阶段太仓发展的核心取向。要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引进制造商向引进营运商提升,引进企业向企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引进制造业向引进总部经济、智力经济提升,全力构筑太仓经济发展新优势;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以应用研发为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抓住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关键问题,切实提升太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增强区域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能力。

二是立足发挥优势,着力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港口、沿江、沿沪是太仓最大的特色,也是太仓最大的资源和优势。要继续大力实施“以港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港口码头、临江工业、现代物流和新港城“四位一体”建设,促进港口经济繁荣。深入推进“接轨上海”战略,努力把太仓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基地、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转移基地、上海自主创新扩散基地、上海现代服务业延伸基地和上海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三是立足城乡统筹,着力构筑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太仓新时期发展的科学选择。要积极吸收借鉴欧洲先进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打破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领导体制等五个方面的一体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和人居创业环境,率先探索实践一条具有太仓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四是立足社会和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体市民。致力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快推进“就业、就医、就学”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各类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标准;致力于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着力完善社会救助、扶贫等各项制度,形成稳定长效的保障机制和体系;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五是立足文化繁荣,着力打造文化软实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既要有经济的硬实力,也要有文化的软实力。要依托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人文资源,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为动力,推进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抓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亿元,分别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总产值增长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新增注册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内资新增注册资本3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160~18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3750万吨以上。

根据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节约发展、协调发展。

依靠发展先进制造业,迅速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按照“增量调大、存量调优、产业调长、技术调新”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力争在海洋石油工程及船舶修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改造提升纺织、轻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应国家科技产业政策变化,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认定,积极争取各类优惠政策和引导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做好雅鹿、德威、振辉、申久等企业上市辅导工作,力争2家企业成功上市。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速实现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企业8家、超50亿元企业2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比超过80%。继续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4只,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12只。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依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调优经济发展结构。按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抓好十大产业,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着力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加快耐克、普洛斯、中鸿等一批物流项目和港区“一中心、四市场”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服务外包扶持政策,加快引进国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着力推进“一地五园”规划建设,全力打造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凸显生态休闲主题,办好和谐城乡游推广活动。加快推进港城之星、郑和滨江度假区、金仓湖生态公园、沙溪古镇等休闲旅游载体的开发建设,提升休闲旅游发展层次。加快南洋商业广场、大润发等重大商业设施的开业,推进之江国际生活广场和物流城建设,规划建设浏河海鲜城,提高商贸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推进国有投资公司由融资向投资的功能转变,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业态。鼓励和促进信息、房地产、养老、家政、通讯、中介等健康发展。

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抓手、智力为保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步伐。推进软件园、科技创业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力争科技创业园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启动建设天安数码城。扎实做好各项科技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依靠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力量,培育科技创新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新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家,申报省级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5家。全年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提高0.1个百分点。组织好百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服务中心,积极筹建知识产权法庭和专利事务所,成立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量质并举,专利申请超3000件。优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充分借助上海科教资源的优势,营造满足各类人才需求的创业和发展环境,集聚更多的领军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为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依靠政策引导和强化管理,坚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既要利用好土地、水、基础设施等有形资源,又要重视利用和开发信息、网络、品牌、知识等无形资源,把节约资源落实到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用地机制,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和调整工作。盘活土地存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重点实施一批投资500万元以上节能项目。加强印染、化工、电镀行业深度治理,确保印染和化工行业COD排放浓度分别降低50%和20%,电镀行业中水回用率达到50%。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整治关停化工企业38家、砖瓦厂10家。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政策,调整置换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权。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严格节能减排责任考核,强化污染源总量控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积极推行排污总量在“两区”、各镇区域内部平衡。

(二)加快繁荣太仓港,着力推进开发开放。

发挥优势,优化布局,全面加快港口建设和接轨上海工作,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进一步推进港口开发。完善港口发展规划体系。启动集装箱三期、四期工程,加快武港码头建设,完成阳鸿、万方等9个泊位建设。加大长江中转航线、内贸航线和近洋航线的开辟力度,巩固和加强太仓至洋山港集装箱快速通道,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集装箱虚拟港。积极引进各大船公司、货代公司,多方开展揽货业务。全面推进监管服务前移,优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深入开展“为繁荣太仓港建功立业”活动,完善港口各项配套服务功能,争创省级文明口岸,提升太仓港对外影响力。

进一步强化开发区集聚功能。围绕“集聚产业、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升层次”的要求,有序推进各类载体建设。港区要狠抓重特大制造业项目引进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全力打造沿江工业集聚区和现代物流基地。做强石油化工、电力、造纸、基础原材料等主导产业,培育汽车整车、造船和重大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芳烃、PTA等重大项目的报批立项和启动建设,推进玖龙四期、明达工业、BP润滑油、北新建材、可耐福新型建材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报批工作,加快塑化、钢材、木材、百货等四大市场建设,凸显省重点物流基地效应。确保完成投资90亿元。新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智力经济和欧美经济,全面提升开发形态和品位。抓紧完善一期城市功能,加快推进二期建设,尽快完成三期25平方公里规划编制工作。抓好特灵空调、舍弗勒二厂、实用动力、通快机床、瑞好聚合物、瑞士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58亿元。全面实施德国战略,新增德资企业20家,加快重点德资企业增资扩股,成立德国企业俱乐部,积极创造条件在德国举办“中德同行——太仓日”活动,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德国中小企业集聚和中德文化交流中心。加快建设台资科技创新产业园,带动中部快速崛起。着力提升璜泾化纤加弹、双凤特种胶带、浏河机电等产业,放大“一镇一品”产业特色,促进各镇经济加速发展。

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大项目导入机制,瞄准重点地区、世界500强和国内大企业,着力引进旗舰型、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带动相关配套项目跟进。全面落实“市级统筹、领导牵头、区镇落实、部门合成”的大项目推进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千方百计化解土地、资金、人才等制约因素,完善大项目迅速落地的转化机制。认真筹办金秋经贸月等各类招商推介活动。进一步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拓展招商领域,拓宽招商渠道,注重招商载体结构性调整,抓好存量土地和厂房的合理利用,抓好淘汰落后产业和厂房的“腾笼换鸟”,抓好企业闲置土地的清理整治工作。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开展跨国跨地区投资经营。坚持以质取胜,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大先进装备、技术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鼓励深加工、技术先进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倍增计划,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规模、技术和集聚水平,新增民营注册资本30亿元。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向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产权、品牌经营和资本运作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引导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业务,完善和扩大互助担保等多种融资担保形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完善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服务体系和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民众投资渠道,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加。

进一步推进接轨上海工作。充分发挥与上海的同城效应,加快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努力成为苏州市接轨上海的排头兵。建立完善与上海相关部门的对接机制,构建多层面的对口交流互动平台。加大沪上资本的引进力度,通过共建生产基地、合作开发园区、建立共享机制等方式,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提升引进沪上资本占整个利用内资中的比重。加强以嘉定和宝山为重点的区域对接,推进接壤地带的规划与开发。做好交通对接工作,开通加密公交线路。进一步加强世博对接,选派人员去世博局挂职或担任志愿者,做好企业参展等准备工作。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统筹城乡资源配置,推动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建设36万亩主导产业的规划布局,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高效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占比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双凤万亩水产、浮桥万亩扣蟹、璜泾万亩水稻以及沙溪、陆渡和浏河万亩蔬菜为重点,加快市级农业示范区提档扩能,确保镇级农业园区设施栽培面积增长一倍,新增蔬菜园艺、高效渔业、林果花卉1.1万亩,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产业化运作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重点抓好盛兴园艺、百花园等建设,培育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新亮点。加大“三资”农业引进力度,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农业引进外资8400万美元、内资3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三品”认证10只以上,尽快投运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温氏养鸡、宇航人、三全食品、金星獭兔、梅山猪等农业品牌。

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工作组织化程度,探索建立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深入实施“五大合作”改革,参与农户全年新增1万户,占比达到80%以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化步伐。推进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新增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占比达到50%。全面推广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拓宽保安、保绿、保洁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充分就业。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构建农村发展环境优化机制。壮大村级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关键是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扎实抓好25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启动80个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物业经济,确保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30%。抓好新一轮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确保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年内实现脱贫。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探索“以厂带村”等解决新农村建设多元化投入的新途径,新增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50个。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设“粮食银行”4家,实现全市各镇全覆盖。启动自来水“村村通”配套管网改造工程。改造和维修市级农桥92座,疏浚河道180公里。加强镇村公路尤其是边远乡镇公路建设,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不少于20公里。

(四)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着力优化人居创业环境。

坚持规划导向,学习欧洲理念,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

加强规划的统领作用。按照欧洲城市风貌和建设理念,调整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做好《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两区”、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整合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城市管线、灯光、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强市、镇、村规划衔接,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完善工作,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的对接,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强规划管理与控制,严格规划执法,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围绕“一市双城”的城市发展格局,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加快新港城开发,推进启动区“两纵三横”道路和港区行政服务中心、商务大楼、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等建设。加快城区商业中心改造,启动弇山西路、人民南路、粮校等地块改造和华旭财富中心建设,提升人民路商业街整体业态。全面推进新区2平方公里行政商务中心规划建设,开工建设国信商务大厦、菲律宾首都银行大厦以及总部经济商务楼群。推进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实施204国道太蓬公路至苏昆太高速段沿线开发整治。推进南郊新城区现代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新浏河南岸风情水街工程。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339省道复线全线及与沿江高速互通立交桥建成通车,完成204国道三期改造和太沙公路建设,争取通港路东段拓宽工程主线贯通,做好沿江高速延伸至港区段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北京路盐铁塘桥建设,确保东亭路、东仓路、兴业路向北连接全面贯通。启动新港城交通客运中心建设。完成荡茜河枢纽和河道拓宽工程,加快推进城区地下排涝管网改造和西部圩区治理。开工建设500千伏太仓变220千伏开关站、110千伏荡茜变扩建、220千伏新湖和110千伏城中输变电等工程。

加大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力度。实施“多创联动”,整合资源,巩固生态市创建成果。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7万亩。加强绿地管理和养护,提高植被保有率和成活率。完成新浏河风光带西段建设,在城市主要道路结点实施一批雕塑和景观工程。加强水环境整治,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完成盐铁塘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脱磷改造,加快推进纳污管网建设。全面加强城市“六化”管理,实施数字化城管一期工程,每个镇(区)创建1至2条市容示范路,完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进一步改善城镇面貌。

(五)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着力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优化人文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着力加强教育内涵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巩固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完成省太高东扩、沙高中一校两区合并工程,启动港城中学建设。积极推进德国“双元制”模式本土化实践,办好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着力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推进一院易地新建和港城医院建设。加快医务人员特别是镇、村(社区)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城市建设。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国试点工作。推进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太仓)基地前期建设,启动CTC二期工程,深入开展“生殖健康百村行”活动,提升人口与计生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事业,举办市第十三届全民运动会,承办2008年全国女排锦标赛、海峡两岸四地太极拳邀请赛、第五届全国健身交谊舞大赛等重大赛事。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图博中心和传媒中心,基本完成乡镇文化中心达标建设,加快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步伐。承办好中国航海日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文艺汇演,深入开展“文化百村行”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娄东文化和郑和文化的研究,组织出版娄东文化系列丛书。积极争取舞蹈、丝竹、牛郎织女降生地等3个项目进入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行列。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积极引进文化企业集团,启动拉斯漫创意产业园建设,发展动漫延伸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生产一批有感染力、影响力,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推进“数字档案”建设。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城市对外影响力。

努力增进群众福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千方百计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安置就业3.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各类社会保险扩覆20万人次。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和司法援助相互配套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鼓励慈善捐助,做好赈灾救济、优抚安置工作。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推进来太务工人员集宿区建设,做好被征地农民拆迁安置工作。

保持社会安定祥和。扎实开展新一轮平安建设活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深化“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创建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大力兴办法治实事,创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四连冠。巩固发展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成果,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强化安全生产各项责任制的落实,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止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建设。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秩序,有效疏导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切实为民办好十项实事。(1)新建太仓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2)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档改造。(3)来太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爱心学校建设。(4)加快社会化养老硬件建设。(5)实施港城之星主体工程。(6)实施金仓湖水系整治及西岸线景点建设。(7)经济适用房建设。(8)推进老居民住宅小区改造。(9)实施长江江堤加固工程。(10)启动村级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

三、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率先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努力做到“创新、务实、为民、廉洁”,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

1.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密结合太仓实际和时代发展取向,运用创新创造的思维、改革开放的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加强对宏观形势的分析研究,把握走势,发挥优势,努力在趋紧的宏观形势中营造有利于太仓发展的微观环境。始终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依据形势变化,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观念的领先推动发展的率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冲破常规依赖路径,依据发展阶段的新变化解放思想,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激情和创新热情,做到思路超前、策略领先、实绩率先。不断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使政府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认真研究政策、加强调研,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努力提高抓项目的本领、解难题的能力、促发展的水平。坚持把抓落实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只争朝夕的精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虚假、不掺水分,让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全体公务员要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树立民本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心、使命感,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切实把勤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到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工作定期反馈制、督查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更加高效的工作落实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和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健全公务员学习培训体系,注重学习公共行政、社会管理和现代经济、科技知识,全面提升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

3.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相统一,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切实提高行政决策的水平和质量。完善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论证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群众组织的作用,坚持广纳民意,努力实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认真贯彻《监督法》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依靠信息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考核体系,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机关执法责任。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4.艰苦奋斗,从严施政。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有效控制和节减财政支出,珍惜民资民力,制止铺张浪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倡廉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进一步深化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预警机制和网上监察功能,规范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疗购销和政府采购等要素市场管理。依法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坚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述职述廉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继续抓好政风行风建设,扩大评议面,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严肃政务纪律,狠抓效能监察,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的问责力度,严肃查处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行为,努力形成事事快节奏、处处见实效的优良政风。

各位代表,太仓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太仓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齐心协力,奋勇前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太仓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