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重点工作 > 主要经济指标

2006年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6-07-20 09:26来源:统计局访问量:
【字体:

  2006年是我市“十一五”发展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发展、富民、创新主旋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良好,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6.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0%(现价2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23.05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127.95亿元,增长2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9781 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4.3:60.8:34.9。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完成财政收入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59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4%上升到7.5%,提高了1.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同期+、-%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66.63

23.0

第一产业

亿元

15.63

5.2

第二产业

亿元

223.05

23.8

第三产业

亿元

127.95

24.1

人均生产总值

79781

23.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27.59

45.8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

25.83

27.6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13.26亿元,同比增长1.1%;畜牧业产值6.09亿元,同比增长0.3%;渔业产值6.1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粮、棉、油种植面积分别为31.11、0.62和4.08千公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60.9:39.1。全年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总产量分别达到212855吨、791吨和9682吨。

2006年种植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吨)

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吨)

粮食作物

31.11

212855

糖料

0.08

3350

棉花

0.62

791

  #甘蔗

0.09

3350

油料作物

4.08

9682

药材类

0.01

----

#花生

0.22

759

蔬菜

11.33

339274

  #油菜籽

3.83

8863

瓜果

0.92

27548

#芝麻

0.03

60

其他

2.29

----

  全年生猪存栏12.2万头,出栏18.7万头;家禽存栏506万羽,出栏1771万羽;水产品产量3.05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21万吨,淡水产品1.84万吨。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2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301 台,小型手扶拖拉机312台。水稻机械化播栽达到3.33千公顷;三麦、水稻机收面积分别达到了15.1和16.1千公顷。农村用电量27.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防汛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6.83亿元,增长34.9%,占全部工业份额由上年的73.4%上升到77.4%,上升了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外资及港澳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76.96亿元,增长25.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4.1%;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7.65亿元,增长3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1%。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63.80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34.3%。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年实现利税总额76.43亿元、利润总额45.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8%和4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56.13亿元和36.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3%和59.0%。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4.8%,比上年提高了28.6个百分点。   

2006年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同期+、-%

工业总产值

亿元

900.24

32.2

#规模以上

亿元

696.83

34.9

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863.80

33.1

      #规模以上

亿元

693.67

34.3

工业利税总额

亿元

76.43

19.8

     #规模以上

亿元

56.13

43.3

工业利润总额

亿元

45.72

46.7

      #规模以上

亿元

36.21

59.0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4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2.6%,同比下降了2.6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完成54.76亿元,同比增长29.0%。完成工业性投资132.70亿元,同比增长10.8%。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较去年有所减弱,全年完成投资20.96亿元,同比下降2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5.98亿元,同比下降32.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2%,同比下降了7.7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274.8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4.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1.4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4.65亿元。 

  金融业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4.93亿元,比年初增加47.34亿元,增长17.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4.77亿元,比年初增加49.59亿元,增长23.0%;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51.69亿元,比年初增加19.21亿元,增长14.5%。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6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现金支出97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6.64亿元,比上年多投放0.76亿元。

  外汇存款余额为17938万美元,比年初增加741万美元,增长4.3%,其中外汇储蓄存款余额为3640万美元,比年初减少77万美元,下降2.1%。外汇贷款余额为12648万美元,比年初减少3871万美元,下降23.4%。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快速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8.93亿元;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共有汽车37872辆,其中,客车31325辆,比上年增长29.3%,私牌汽车27844辆,比上年增长26.1%。全社会公路货运量明显增加,全年完成848万吨,比上年增长16.2%。

2006年全社会货运量情况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同期+ -%

全社会客运量

万人次

1975

38.2

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113699

25.9

全社会货运量

万吨

900

15.2

水运货运量

万吨

52

2.0

公路货运量

万吨

848

16.2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57552

19.4

水运货运量

万吨公里

2604

1.0

公路货运量

万吨公里

54948

20.4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2251

71.4

#集装箱

万标箱

60

140.0

  邮政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6280万元。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159万件,特快专递34万件,报纸 1764万份,杂志58万份。电信行业保持稳步发展,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4.2万门,电信业务总量61540万元,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3.9万户和42.5万户。

  旅游业

  全市依托人文优势和农业生态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更新理念,努力创新,主动接轨上海,把太仓旅游业向科学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树立窗口良好形象,促进太仓旅游事业健康快速成长,适时地开展各类美食活动,重点办好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扩大对外影响,初步形成了“江海河三鲜”特色饮食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参加市旅游局会同餐饮协会组织的赴广州、深圳、珠海三地的考察小组重点考察了餐饮特色街和宾馆餐饮业的发展;并组织全市 25 家旅游景点、星级饭店和国内旅行社参加了2006年上海旅游交易会,借助国际旅交会这个最高级别的国际性旅游宣传平台,推介太仓旅游产品,扩大太仓对外知名度。2006年,我市艳阳农庄通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

  全年旅游接待海内外游客117.97万人,比上年增长19.0%,其中景点接待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客房平均入住率达60%,全社会旅游总收入12.26亿元,增长33.0%。

  国内贸易

  商业企业不断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商业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批发零售业4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住宿餐饮业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日趋明显,轿车、家居类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区零售额2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农村零售额2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居民消费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为6.7%, 居住类价格上升4.9%,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2.3%,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升2.0%,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降幅最大,下降了3.1%,烟酒类价格指数降0.1%,衣着类价格则保持持平。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67

食品类

100.97

烟酒类

99.86

衣着类

100.0

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102.0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106.72

交通和通信类

101.9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96.95

居住类

104.91

  引进内资

  进一步拓宽内资招商渠道,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的招商新模式,着重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著名品牌和现代管理,引进内资规模加速扩张。2006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375只,同比增长60.26%,新增投资总额77.97亿元,其中外地66.76亿元,新增注册资金35.53亿元,同比增长82.6%,其中外地31.48亿元。引进内资实际到帐126.96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外地122.17亿元。其中:投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94只,占比25.1%,1000-5000万元项目有66只,占比17.6%,5000至亿元项目16只,占比4.3%,亿元以上项目有12只,占比3.2%。

2006年引进内资项目情况

单位

2006年

引进内资项目

375

#二产项目

227

#三产项目

143

新增投资总额

亿元

77.97

#二产项目

亿元

34.27

#三产项目

亿元

35.90

新增注册资金

亿元

35.53

#其中外地

亿元

31.48

引进内资实际到帐

亿元

126.96

  对外开发

  围绕 “以工兴港,以港强市,接轨上海,服务苏南”要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6.90,其中出口23.6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0%和32.4%,机电产品出口超其他列第一位,出口额达到11亿美元,同比增长55.6%,占全部出口额的46.8%。主要出口市场全面发展,对亚洲、北美和欧洲出口额保持全面持续增长,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7%、35%和49%。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大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6%和39%。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新增注册外资11.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分别增长28.2%和89.0%,其中新批和增资超千万美元项目66只,注册外资10.6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88.7%,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26.3%。

 2006年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同期+、-%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46.90

31.0

#出口

亿美元

23.62

32.4

新增注册资金

亿美元

11.96

28.2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4.50

89.0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南郊新城和滨江新城的建设全面启动。围绕“太仓将形成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和滨江卫星城市构架,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我市加快一市双城建设步伐,建设好中心城区和滨江新城。中心城区东仓路、滨河路、人民北路、县府东街、小北门街等道路改造全面完成,府南地块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新浏河生态林中段工程及新区北京路景观绿化带、宁波路绿化带等工程顺利竣工,滨江新城已建成方便快捷的道路系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继续进行,完成了204国道拓宽一期辅道二期主线、339省道复线绕城段、协星公路、沪浮璜公路北延、杨林塘大桥和七条市镇公路整修等重点交通工程。220KV庆丰变、110KV王秀变等输变电工程按时投运,通过了国家“新农村电气化县”验收。实施了长江江堤局部修复加固、圩区治理建设和河道危桥改造等水利工程,长江引水“村村通”工程完成了30个村的改造任务。南郊新城的纬一路、纬八路、经四路道路工程及2号基本完成,安置房、区内道路、盐铁塘改道和新浏河港池等工程也已完成。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实行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006 年我市加大了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入运行,各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基本完成,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城东二期、沙溪、双凤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相继竣工投运,新增林地、绿地947公顷,陆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沙溪、双凤、璜泾、浮桥等镇顺利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考核验收,28个村、7个社区、10所学校分别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2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5家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10家化工企业的16只化工产品(项目)停产。生态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基本达到了国家生态市6项条件和36项建设指标要求,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我市城市环境质量得到大大改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0.9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7.1%,大气质量良好,优良率96.2%,为Ⅱ级,大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分别为0.054mg/m3、0.034 mg/m3、0.068mg/m3。全市降水PH平均值5.28,酸雨率34.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1.9dB,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0dB。

  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新进步,科技创业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期研发大楼已开工建设,新增入园企业11家。软件园一期研发大楼竣工,被批准为国家级苏州软件园太仓基地,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65%,工业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项目1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项;苏州市级项目15项;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2只,省高新技术产品16只;申报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7家,苏州市高新技术产品28只;下达本市项目19项,下达本市项目经费158万元;下达地方创新基金项目2项,下达经费30万元。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认真研究制订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基础教育水平持续提高,普及了15年教育,我市3-6岁幼儿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小学升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3.5%和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1%,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8.6%。完成了新区二小、荣文学校小学部、双凤幼儿园、明德幼儿园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经贸幼儿园、城一小幼儿园、城四小幼儿园也顺利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的评估验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更为灵活开放,德国“双元制”、产学研结合、订单式等多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广泛推行,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投入使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006-2007学年全市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所)

教学班(个)

在校学生(人)

教职工(人)

高等院校

1

75

3140

193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

6

219

38

职业高中学校

1

81

3612

171

普通中学

22

495

21570

1880

高中

4

143

6943

561

初中

18

352

14627

1319

小学

24

638

27702

1677

幼儿园

29

305

10259

577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了娄东画派300年和吴晓邦百年华诞纪念等活动,江南丝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沙溪镇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群众舞蹈培训基地”。张溥故居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并与元代古桥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文化百村行”活动覆盖全市各村。《太仓市志》续编工作正式启动。至年末,全市有文化图书艺术馆(站)11个,广播电视台1座, 电视节目2套,全年电视节目播出5900:50时:分,广播电视人口的覆盖率达100%。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快速推进,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4359户,行政入户率达81%。

  卫生事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紧紧围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和谐太仓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就诊环境,方便市民就医,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和应急预案。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1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9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7.6%。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市急救中心和血站建成启用,医疗救治体系更加完善,接受了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市评估验收,至年末,我市已建成公共医疗卫生机构2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71所,民营医疗卫生机构19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急诊接诊率达60.6%。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水平,通过了省农村改厕先进市的考核验收,全市完成了市急救中心和血站的建设,全市所有镇都达到江苏省卫生镇,其中三个镇达到了国家卫生镇,建成省级卫生村76个,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6%。

  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省率先达标,建成国民体质监控中心、监测数据库和监测网络。承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桥牌比赛、第三届步步高杯全国男排大奖赛、步步高全国女排联赛南部队主场赛事、美国东西部职业明星男篮邀请赛和全球通杯高尔夫球精英赛等重大赛事。实现体育彩票销售收入1831万元,同比增长75.1%。周春花获得少年甲组赛艇女子轻量级2000米和4000米单人双桨两个项目的金牌,沈立获得少年甲组男子54公斤级跆拳道冠军,陶佳获得少年甲组女子撑杆跳冠军,宣英杰获得少年甲组男子标枪冠军,张晓一以8.17米的成绩获得全国市内竞标赛重庆站跳远冠军,打破亚洲青年男子跳远纪录。

  人口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6.1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38‰,死亡率为7.78‰,自然增长率为-2.40‰;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6.13万人,非农业人口20.01万人。常住人口58.92万人,城市化率55.65%(按常住人口计算)。加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规范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成为省“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市,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中国项目办事处落户太仓。

  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改进。2006年,培训各类人员30000人,其中:再就业培训3000人,被征地农民10000人,外来务工人员7000人,其他人员10000人;公共职业机构组织进场招聘单位2800个,提供就业岗位43000个,安置就业25000人,其中:再就业6000人,被征地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外来务工人员1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7%以内;城保、农保、医保应参保人员参保覆盖率均保持在98%以上。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养老服务事业得到新发展,各镇社会福利院提档改造进展较快。

2006年社会保障情况

单位

2006年

2005年

比上年同期+、-%

一、失业保险

参加单位数

4406

3624

21.6

参加人数

132093

116868

13.0

失业保险覆盖

%

98.0

98.5

(-0.5)

二、养老保险

参加单位数

4252

3762

13.0

参加人数

200200

167291

19.7

城市养老保险覆盖

%

98.0

98.3

(-0.3)

三、医疗保险

参加单位数

4652

3904

19.2

参加人数

219709

183679

19.6

四、农村养老保险

参加人数

56490

65639

-13.9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

%

98.0

96.6

(1.4)

  注:()内数字为增减百分点。

  人民生活

  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城乡就业工作的加强,消费环境的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据城乡居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10.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2163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741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31.1% 。食品消费结构继续优化,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0.8%,农村居民为34.3%。文教娱乐成为广大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城镇和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9.1%和19.5%。

2006年城乡居民收支情况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同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091

14.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285

10.5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2163

11.0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741

31.1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30.8

(-2.8)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4.3

(1.3)

  注:()内数字为增减百分点。

  我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200台、影碟机46台、电话331部、照相机59架、家用电脑76台、热水器105台。

2006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拥有量

单位

拥有量

家用汽车

14

照相机

59

洗衣机

111

微波炉

95

电冰箱

110

空调器

200

彩色电视机

208

淋浴热水器

105

影碟机

46

排油烟机

101

家用电脑

76

普通电话

160

组合音响

37

移动电话

171

  我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89台、轻骑和摩托车160辆、热水器95台、移动电话204部、家用空调111台、家用电脑29台。

2006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拥有量

单位

拥有量

家用电脑

29

微波炉

35

电冰箱

101

热水器

95

彩色电视机

189

轻骑和摩托车

160

空调机

111

移动电话

204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4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71.8平方米。

  2006 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集约发展水平还不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等。

  说明:

  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执笔:徐萍    核稿:蒋建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太仓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