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重点工作 > 主要经济指标

2005年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6-07-20 09:26来源:统计局访问量:
【字体: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强市、接轨上海战略,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良好,较好地完成了“十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率先实现了省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指标,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经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现价1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178.22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7亿元,增长17.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 4679 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5.0:60.4:34.6。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完成财政收入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9%上升到6.4%,提高了1.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24亿元,比上年增长44.9%。 2005 年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收支情况表见附表。

  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12.00亿元,同比下降2.3%;畜牧业产值6.07亿元,同比增长2.2%;渔业产值6.03亿元,同比增长6.0 %。全年粮、棉、油种植面积分别为30.78、0.76和4.62千公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59.4:40.6。全年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总产量分别达到189483吨、776吨和10006吨。 2005 年种植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表见附表。

  全年生猪出栏20.21万头,家禽出栏 2200 万羽;水产品产量3.59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89万吨,淡水产品1.70万吨。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0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11 台,小型手扶拖拉机588台,农用运输车727辆。水稻机械化播栽达到3.3千公顷;三麦、水稻机收面积分别达到了11.3和14.2公顷。农村用电量23.3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5%。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防汛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工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资本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9.66亿元,增长35.0%,占全部工业份额由上年的63.9%上升到73.4%,上升了9.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外资及港澳台完成工业总产值299.72亿元,增长32.9%,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60.0%;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3.8亿元,增长41.4%,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4.8%;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98.5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6.2%,比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利税总额61.08亿元、利润总额31.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和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36.07亿元和20.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13.4%。 2005 年工业生产情况表见附表。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健康的增长态势。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城镇投资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首次突破1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8.6%,比上年增长21.1%。完成工业性投资119.77亿元,增长31.6%。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8.3亿元,同比增长48.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6%,比去上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3.78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3.9%,比上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279.9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9.5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8.4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4.99亿元。 

  金融业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7.59亿元,比年初增加49.19亿元,增长21.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5.18亿元,比年初增加18.80亿元,增长9.6%;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32.48亿元,比年初增加17.54亿元,增长15.3%。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现金支出87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5.88亿元,比上年少投放5.14亿元。

  外汇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2亿美元和1.65亿美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7.8%和74.8%,外汇储蓄存款余额0.37亿美元,比年初减少920万美元,下降19.8%。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6.57亿元;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共有汽车3.13万辆,其中,客车2.42万辆,比上年增长33.6%,私牌汽车2.21万辆,比上年增长28.8%。全社会公路货运量明显增加,全年完成730万吨,比上年增长31.5%。 2005 年全社会货运量情况表见附表。

  邮政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467万元。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145.2万件,特快专递23.4万件,报纸 1585 万份,杂志56万份。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3.3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2.9万户和39万户。

  旅游业

  全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以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为中心,围绕旅游招商和景点开发,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加强行业 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旅游业健康发展,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级验收,高分入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 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郑和航海节、第三届“江、河、海”三鲜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积极参加苏州市局组织的赴桂林国内旅游交易会、苏州国际旅游节、新加坡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 2005 年,我市喜获苏州优秀旅游城市特别奖和苏州旅游最佳节庆奖(郑和航海节)两项大奖。全年旅游接待海内外游客98.48万人,比上年增长5%,其中景点接待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客房入住率达64.2%,全社会旅游总收入9.22亿元,同比增长18%,星级饭店营业收入9833万元,同比增长10.8%。

  国内贸易

  商业企业不断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商业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日趋明显,轿车、家居类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区零售额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村零售额2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3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住宿餐饮业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居民消费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烟酒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为6.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4.2%, 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升2.3%, 居住类价格上升1.6%,唯一下降的是衣着价格指数,降1.1%。 2005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见附表。

  引进内资

  进一步加强“接轨上海”工作,推进了在规划、交通、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互动与合作,新引进外来资本总量与规模均取得了良好成效,本年引进内资项目234只, 新增投资总额65.39亿元,其中外地65.04亿元,新增注册资金19.46亿元,其中外地19.39亿元;引进内资实际到帐115.1亿元,其中外地106.4亿元;投资总额超千万元项目有48只,占比20.51%,其中,1000-5000万元项目有38只,占比16.2%,超亿元项目3只,占1.3%。 2005 年引进内资项目情况表见附表。

  对外开发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5.79亿美元,其中出口17.8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3%和21.8%,新增外贸自营进出口企业130家,新办境外投资企业6家。机电产品出口超纺织服装类列第一位,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等出口主要目标时常保持全面增长,欧洲市场比重继续提升。全年完成新增注册外资9.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分别增长0.3%和51.9%,其中新增工业性三资项目148只,注册外资7.18亿美元,占比76.9%,新引进服务业项目18只,注册外资2.14亿美元,占比22.9%。 2005 年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情况表见附表。

  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5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204国道一期拓宽和339省道复线完成路面主体工程,岳新公路、太海汽渡新码头建成通车,完成了荡茜河拓宽改造一期土方工程和洋沙泾整治、致和塘疏浚工程。天然气接管工程竣工,实现了部分供气。绿色家园、绿色通道、绿色基地建设继续推进,通过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验收,继续加强污染源的防治工作,启动了全国生态市的创建工作,沙溪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陆渡镇通过了创建国家卫生镇和全国的考核验收。实施了浏河风光带中断工程建设、西庐生态园一期工程、西大门地区改造。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1%,城市化水平达56.4%。

  2005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深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为抓手,增加环保投入,加大生态市创建力度,我市城市环境质量得到大大改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2.9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5.6%,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93.7%,为Ⅱ级,大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分别为0.051mg/m3、0.024 mg/m3、0.085mg/m3。全市降水PH平均值5.78,酸雨率33.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7dB,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0dB,均控制在省规定的指标内,大气质量良好。

  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苏州市级6家、软件企业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34只,其中,国家级1只、省级15只、苏州市级18只。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9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6个、苏州市级38个。全年完成专利申请323个,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62%。

  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各层次教育保持了高质量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持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更为灵活开放,成人教育进一步巩固 了我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新区中学、城四小学等8所中小学通过了省示范初中和苏州常规 管理 示范小学的验收。我市初中升学率、 巩固 率分别为103.38%和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0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5.1%,本科出线与上年相比,净增97人,位列苏州市前茅;成人自考、自考分别达到920和 3581 人次,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2005 - 2006 学年全市各类教育基本情况表见附表。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市有文化图书艺术馆(站)11个,专业艺术团体2个,广播电视台1座,共有1套电视节目,全年电视节目播出5409:05时:分,广播电视人口的覆盖率达100%。继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成功 举办了“第三届郑和航海节”,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的改造,新增有线电视用户 1230 0户,完成了14个村有线网络标准化改造。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继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改善就诊环境,方便市民就医。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加强了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工作,医疗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完成了市急救中心和血站的建设,新增“三清”达标村32个,陆渡镇通过了国家卫生镇考核,中国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培训中心落成运行,并成功 承办了国际人口与发展高官研修班。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959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08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9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7.6%。

  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2005 年末,全市体育活动场所达521个,面积达53万平方米,人均占有1.18平方米; 成功 举办了第十三届亚洲女排锦标赛、“鲁能”杯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第十六届亚排联代表大会;实现体育彩票销售收入1831万元,同比增长75.1%。

  我市共有5名运动员参加十运会决赛阶段的比赛,获得二个银牌和一个第五,运动员顾薇11月在多哈举行的举重世锦赛上勇夺女子58Kg级三枚金牌,并破二项世界纪录。在参加江苏省县级田径赛中,我市取得总分101分的好成绩,获得4金3银1铜,名列全省65个县(市)第9名,苏州5县(市)第1名;在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比赛中,获得1金2银。

  人口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7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43‰,死亡率为8.22‰,自然增长率为-1.79‰;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5.97万人,非农业人口19.80万人。暂住人口24.49万人,比上年增长25.7%。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改进。继续创新思路,建立多层次、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实现职业培训的新发展,推进就业渠道多元化,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机制。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3391个,其中:本地新增就业岗位 1114 2个。全年安置各类人员 2009 4人,其中城镇失业和失业人员6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245人;本市农村人员实现转移就业6245人,净增就业 7125 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2192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7%,低于市政府城镇登记失业率3.4的目标任务0.53个百分点。

  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市新增失业保险17494人,城镇失业保险城镇覆盖面为98.5%,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为98.3%,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为96.6%。 2005 年社会保障情况表见附表。

  人民生活

  加大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扩大社会就业,改善居民的消费环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据城乡居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67 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0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11.9%。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095 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6014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9%和30.3% 。食品消费结构继续优化,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3.6%,农村居民为33.0%,分别比上年下降2.3和2个百分点。文教娱乐成为广大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城镇和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9.1%和17.3%。 2005 年城乡居民收支情况表见附表。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188台、影碟机44台、电话322部、照相机57架、家用电脑67台、热水器102台。 2005 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表见附表。

  我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83台、轻骑和摩托车178辆、热水器91台、移动电话189部、家用空调88台、家用电脑20台。2005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表见附表。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5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66.6平方米。

  2005 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创新投入不足,知名品牌经济规模比较小;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比较小,工业产业链接短、效益起伏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能源及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高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被征地农民统筹就业还需进一步加强,扩大就业的任务依然较重等等。

  说明:

  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

2005年

比去年同期+、-%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95.0

16.1

第一产业

亿元

14.71

1.0

第二产业

亿元

178.22

16.6

第三产业

亿元

102.07

17.9

人均生产总值

64679

16.0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8.92

37.6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

20.24

44.9

2005年种植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吨)

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吨)

粮食作物

30.78

189483

糖料

0.09

3769

棉花

0.76

776

  #甘蔗

0.09

3769

油料作物

4.62

10006

药材类

0.01

----

#花生

0.25

788

蔬菜

9.79

298066

  #油菜籽

4.33

9138

瓜果

0.79

23137

#芝麻

0.04

80

其他

5.00

----

2005年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

2005年

比去年同期+、-%

工业总产值

亿元

680.81

27.7

#规模以上

亿元

499.66

35.0

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649.01

30.4

#规模以上

亿元

498.57

34.8

工业利税总额

亿元

61.08

22.3

#规模以上

亿元

36.07

26.1

工业利润总额

亿元

31.16

15.1

#规模以上

亿元

20.04

13.4

2005年全社会货运量情况

单位

2005年

比去年同期+ -%

全社会客运量

万人次

1429

-1.0

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90284

-14.7

全社会货运量

万吨

781

26.4

水运货运量

万吨

51

-19.1

公路货运量

万吨

730

31.5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48204

35.1

水运货运量

万吨公里

2579

-19.8

公路货运量

万吨公里

45625

40.5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1313

30.8

#集装箱

万标箱

25

172.5

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6

食品类

100.5

烟酒类

106.7

衣着类

98.9

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102.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101.1

交通和通信类

100.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104.2

居住类

101.6

2005年引进内资项目情况

单位

2005年

引进内资项目

234

新增投资总额

亿元

65.39

#二产项目

亿元

59.17

#三产项目

亿元

6.22

新增注册资金

亿元

19.46

#其中外地

亿元

19.39

引进内资实际到帐

亿元

115.1

2005年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

2005年

比去年同期+、-%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5.79

24.3

#出口

亿美元

17.84

21.8

新增注册资金

亿美元

9.33

0.3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3.00

51.9

2005-2006学年全市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所)

教学班(个)

在校学生(人)

教职工(人)

高等院校

1

14

1062

80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

7

352

19

职业高中学校

1

86

3329

178

普通中学

22

500

22074

1665

高中

5

152

7355

503

初中

17

348

14719

1162

小学

24

632

27457

1509

幼儿园

29

295

10138

426

2005年社会保障情况

单位

2005年

2004年

比去年同期+、-%

一、失业保险

参加单位数

3624

2927

23.8

参加人数

116868

99374

86.6

失业保险覆盖

%

98.5

98

(0.5)

二、养老保险

参加单位数

3762

3277

14.8

参加人数

167291

136297

22.7

城市养老保险覆盖

%

98.3

98

(0.3)

三、医疗保险

参加单位数

3904

3029

28.9

参加人数

183679

151000

21.6

四、农村养老保险

参加人数

65639

58474

12.3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

%

96.6

93.8

(2.8)

  注:()内数字为增减百分点

2005年城乡居民收支情况

单位

2005年

比去年同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670

14.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8401

11.9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0955

29.9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6014

30.3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33.6

-2.3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3.0

-2

2005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拥有量

单位

拥有量

家用汽车

9

照相机

57

洗衣机

108

微波炉

91

电冰箱

107

空调器

188

彩色电视机

201

淋浴热水器

102

影碟机

44

排油烟机

98

家用电脑

67

普通电话

160

组合音响

35

移动电话

162

2005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拥有量

单位

拥有量

家用电脑

20

微波炉

27

电冰箱

101

热水器

91

彩色电视机

183

轻骑和摩托车

178

空调机

88

移动电话

18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太仓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